先是高陽推出小說,繼而電視劇、電影,舞台劇等陸續登場,而且都出現不同版本,《胡雪巖》成為當代受歡迎故事,毋負高陽當初發掘這傳奇商人的苦心。晚青商人胡雪巖 (1823-1885) 愛國愛民,並當仁不讓,願意傾盡自己財力、才華貢獻國家。漢語文藝作品鮮有以商人為主角,而胡雪巖卻能搖身一變為男一,既少見,也為長期在中國文化裡被看扁的商人吐一口烏氣。潘惠森創作《親愛的,胡雪巖》劇本於2000年首次由眾劇團搬上香港舞台演出,後來修改於2016年,經香港話劇團重演,該版本我不欣賞。編劇潘惠森少交代胡雪巖生平做過各件大事,卻代表胡說話。
潘惠森不以事件帶出胡雪巖心中所想,卻讓胡以對白和獨白來講自己心聲。編劇泰斗沒理由採此下策。來到2018年,潘惠森完全消除上個版本弱點,重新出發弄出《親愛的,胡雪巖》全新面貌版本,脫胎換骨。
此回潘惠森彷彿胡雪巖上身,為他這個主角人物製作編年史,安排賴老四 胡雪巖跑腿、跟班充當說書人角色,由他來引導劇情發展,講解胡雪巖二十歲做甚麼,三十歲做甚麼,四十歲做甚麼。
事件一宗一宗在舞台上重現出來,客觀綜合展示,讓觀眾清楚了解清朝政商勾結情況。潘惠森做到這一點,已是劇本初步成就。
潘惠森看遍現存胡雪巖資料,反複修繕《胡雪巖》劇本二十年,誠然胡氏研究專家。
我認為2018年版本《親愛的,胡雪巖》多精采,神來之筆是杭州「胡慶餘堂國藥號」開張舉行祭鹿儀式。祭鹿固然比較劏雞殺豬奉獻隆重,更大意義是增加層次。麋鹿象徵胡雪巖,豐富了全劇內涵。潘惠森捉鹿而懂脫角,描畫胡雪巖自比麋鹿,深知自己成為左宗棠與李鴻章政鬥的犧牲品。麋鹿本質單純,卻一往情深,其熱心性格讓它成為敬天最佳祭品,其景況恰如胡雪巖自身處境,壯志未酬,卻已犧牲。潘惠森以神聖祭祀儀式,來投射胡雪巖命運與一生,其表達形式有趣,亦具豐富內涵、深度,又有力量,誠佳構也。
香港話劇團此個2018年本土原創作品,前後台各部門都展出好身手。潘燦良與各演員駕輕就熟,我看12日下午場,合作暢順。今回舞台設計王健偉放棄上回那個要觀眾費神思考的抽象設計,採用全空舞台,讓觀眾聚焦觀看台上演員,感受劇力更多。
今回加了皮影戲,而張國永燈光、陳偉發現場聲響設計,都對演出有貢獻。
司徒慧焯導演這部古裝戲,繼《都是龍袍惹的禍》之後,再次巡迴到廣州、深圳、上海、天津和北京等地演出,代表香港演藝文化反哺內地,相信灑下種子日後會開花。
#####
圖片由香港話劇團提供。
[ #art #stage ]